概述

fasthttp 是一个使用 Go 语言开发的 HTTP 包,主打高性能,针对 HTTP 请求响应流程中的 hot path 代码进行了优化,达到零内存分配,性能比标准库的 net/http 快 10 倍。
上面是来自官方 Github 主页的项目介绍,抛开其介绍内容不谈,光从名字本身来看,作者对项目代码的自信程度可见一斑。
本文不会讲解 fasthttp 的应用方法,而是会重点分析 fasthttp 高性能的背后实现原理。

基准测试

我们可以通过基准测试看看 fasthttp 是否真的如描述所言,吊打标准库的 net/http,下面是官方提供的基准测试结果:

net/http

fasthttp

基准结果对比

从基准测试结果来看,fasthttp 的执行速度要比标准库的 net/http 快很多,此外,fasthttp 的内存分配方面优化到了 0, 完胜 net/http

核心优化点

笔者选择的 valyala/fasthttp 版本为 v1.45.0

对象复用

workerPool

workerpool 对象表示 连接处理 工作池,这样可以控制连接建立后的处理方式,而不是像标准库 net/http 一样,对每个请求连接都启动一个 goroutine 处理, 内部的 ready 字段存储空闲的 workerChan 对象,workerChanPool 字段表示管理 workerChan 的对象池。

请求/响应 对象

请求对象 Request 和响应对象 Response 都是通过对象池进行管理的,对应的代码如下:

Cookie 对象

Cookie 对象也是通过对象池进行管理的,对应的代码如下:

其他对象复用

通过输出结果可以看到,fasthttp 中一共有 38 个对象是通过对象池进行管理的,可以说几乎复用了所有对象,So Crazy!

[]byte 复用

fasthttp 中复用的对象在使用完成后归还到对象池之前,需要调用对应的 Reset 方法进行重置,如果对象中包含 []byte 类型的字段, 那么会直接进行复用,而不是初始化新的 []byte, 例如 URI 对象的 Reset 方法:
此外,涉及到单个字段的修改,如果字段是 []byte 类型,还是会直接复用,例如 Cookie 对象的这几个方法:
上面几个方法的内部实现中,无一例外,都对 []byte 类型的参数进行了复用。

[]byte 和 string 转换

fasthttp 专门提供了 []bytestring 这两种常见的数据类型相互转换的方法 ,避免了 内存分配 + 复制,提升性能。

高性能的 bytebufferpool

fasthttp 并没有直接使用标准库中的 bytes.Buffer 对象,而是引用了作者的另外一个包 valyala/bytebufferpool, 这个包的核心优化点是 避免内存拷贝 + 底层 byte 切片复用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官方给出的 基准测试结果

避免反射

fasthttp 中的所有 对象深拷贝 内部实现中都没有使用 反射,而是手动实现的,这样可以完全规避 反射 带来的影响,例如 Cookie 对象的拷贝实现:
从上面的代码中可以看到,拷贝 的内部实现就是手动挨个复制字段,非常 原始 的解决方案。
另外,请求对象 Request 和响应对象 Response 的拷贝实现和 Cookie 有异曲同工之处:

fasthttp 的问题

软件工程没有银弹,高性能的背后必然是以某些条件作为代价的,fasthttp 的主要问题有:
  • 降低了代码可读性 (如果不了解 fasthttp 的设计理念,贸然读代码很可能无法理解各种方法实现)
  • 增加了开发复杂性,代码开发量要比使用标准库高,对象复用导致了 申请/归还 流程彷佛回到了 C/C++ 语言手动管理内存模式
  • 增加了开发者心智负担,如果已经习惯了标准库的开发模式,很容易写出 Bug
  • 如果业务中有 异步 处理场景,框架核心的 对象复用 机制可能导致各种问题,如对象提前归还、对象指针 hang 起、还有更严重的对象字段被重置后继续引用 (这类业务逻辑问题比较难排查)

多核系统的性能优化技巧

  • 使用 reuseport 监听 (SO_REUSEPORT 允许在多核服务器上线性扩展服务器性能,详细信息请参阅 这个链接 )
  • 使用 GOMAXPROCS=1 为每个 CPU 核运行一个单独的服务器实例 (进程和 CPU 绑定)
  • 确保多队列网卡的中断均匀分布在 CPU 内核之间,详细信息请参阅 这个链接

fasthttp 最佳实践

  • 尽可能复用对象和 []byte buffers, 而不是重新分配
  • 使用 []byte 特性技巧
  • 使用 sync.Pool 对象池
  • 在生产环境对程序进行性能分析,go tool pprof --alloc_objects app mem.pprof 通常比 go tool pprof app cpu.pprof 更容易体现性能瓶颈
  • hot path 上的代码编写测试和基准测试
  • 避免 []bytestring 直接进行类型转换,因为这可能会导致 内存分配 + 复制,可以参考 fasthttp 包内的 s2b 方法和 b2s 方法
  • 定期对代码进行 竞态检测, 一般会直接集成到 CI
 
  • 使用 quicktemplate 而非 html/template 模板

是否采用 fasthttp

fasthttp 是为一些高性能边缘场景设计的,如果你的业务需要支撑较高的 QPS 并且保持一致的低延迟时间,那么采用 fasthttp 是非常合理的, 反之 fasthttp 可能并不适合 (增加开发复杂度和开发者心智负担)。大多数情况下,标准库 net/http 是更好的选择,因为它简单易用并且兼容性很高。 如果你的业务流量很少,那么两者之间的 所谓性能差异 几乎可以忽略 (果断使用标准库的 net/http 包就可以)。

Reference